2021年与2020年之前大学语文考试题型对比,与2020年之前题型相比,2021年的大学语文增加了判断题、应用文,删除了解释题、翻译题,文章写作方面占的比重高。那么河南专升本大学语文如何备考呢? 不清楚的考生,下面就跟着义浩教育老师一起来了解下具体详情,希望对考生有帮助。
掌握:
文言句式:使动用法、意动用法、名词作状语、名词作动词用、宾语前置、判断句和被动句。
修辞手法:比喻、比拟、排比、夸张、对偶、借代、用典、反诘、反语等。
论说文
3要素:论点、论据、论证;
论证方式:立论和驳论;
论证方法:归纳法、演绎法、比较法和驳论方法。
记叙文
叙述分为顺叙、倒叙、插叙和平叙。
描写分为人物描写、环境描写、细节描写。
人物描写分为肖像描写、行动描写、语言描写、心理描写。
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、场面环境。
抒情分为直接抒情、间接抒情(包括融于叙事之中、寓情于理、借景抒情)
诗词曲赋
记忆教材规定背诵的篇目(以写出来一个字不错为准)以及非背诵篇目中的名言名句。
诗歌分古体诗和近体诗。
近体诗分两种。一种是绝句,每首2联四句,5言的称五绝,7言的称七绝。
一种是律诗,每首4联8句,5联的是5律,7言的是7律,超过8句是排律。
小说
小说3要素:人物、情节、环境。
情节一般是按事件的开端、发展、高潮、结局发展的。
下面我分别按大纲要求从论说文、记叙文、诗词曲赋及小说中各抽出一篇具体讲解,其它篇目的复习方法和我抽出来讲解的类似。
论说文
庄周《秋水》(节选)
1:识记
(1)《庄子》的文体类型及其作者。
答:议论文;作者庄子。
(2)庄子散文突出的艺术特色。
答:多采用寓言,善于把抽象的哲理转化为具体的形象。
2:理解
(1)本文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的作用。
答:文章开头设置了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,以具体景物的比照来陪衬河伯与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,又形象的渲染了主旨。
(2)本文说理的特色。
答:善于寓言,善于援譬设喻,善于把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。
3:简单应用
(1)概括本文主旨,说明其客观思想意义。
答: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,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,因而是十分有限的。客观思想意义是,人们不能拘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满自足,应该努力学习,不断上进。
(2)简析本文的说理方法。
答:经过由小到大、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,最后把结论自然的推到读者面前,令人信服。大量排比句和反诘句的运用,增强了文章的气势。
4:综合应用
具体分析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艺术特点。
答:所用比喻往往连类而及,层见迭出,使抽象的结论蕴含于形象的比喻之中,引人联想,发人沉思。
记叙文
侯方域《马伶传》
1:识记
(1)本文的作者与作品。
答:侯方域;作品有《壮梅堂文集》和《四忆堂诗集》。
(2)本文的文体类型。
答:记叙文。
2:理解
(1)马伶取胜的原因。
答:他有吃苦耐劳、潜心钻研、精益求精的精神。
(2)作者写此文的意图。
答:一方面告诉人们艺术来源于生活,事业要成功需有精益求精的精神;另一方面借此讥讽朝中权奸。
3:简单应用
(1)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。
答:本文记叙了马伶与李伶的两次技艺较量,马伶先大败后大胜。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,要想事业成功,必须有吃苦耐劳,精益求精的精神。
(2)简析本文剪裁的特点。
答:文章详略得当,剪裁得体。作者采用倒叙方式,将第二次较量移至马伶到京师学艺之前叙述,即使得两次较量的胜负结果显示出富于戏剧性的变化,吸引读者探究;又以事实为铺垫,使马伶获胜的原因揭示显得令人信服。
4:综合应用
具体分析“马伶取胜”之因对文艺创作的启示。
答:文艺创作要想获得成功,必须了解和熟悉生活,到生活中去学习。
诗词曲赋
李清照《声声慢*寻寻觅觅》
1:识记
(1)本词的作者及其词的创作风格。
答:李清照;词风沉哀凄苦。
(2)背诵这首诗。
答:必须要能默写,而且一个字不能错。
2:理解
这首词所表现的作者的处境和心境。
答:表现她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境况及其内心深处绝望的哀愁。
3:简单应用
(1)简析这首词运用叠字的语言特色。
答:运用了“寻寻觅觅”、“冷冷清清”、“凄凄惨惨戚戚”和“点点滴滴”九组叠字,富于创造精神。
(2)简析这首词的内容层次。
答:全词除开头十四个叠字和下片中的两个呼告句外,主要通过五个层次的残秋景物描写来渲染愁情。先通过气候反常多变,总写词人烦闷难熬;其次通过淡酒和晚风显示出深重的愁情;再次通过对雁过引发的追怀,表现家破人亡的痛苦;接着通过满地黄花,写出词人年老色衰,孤苦无依;最后通过梧桐细雨的描写,突出了绝望的呼告。
4:综合应用
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。
答:一是运用了“寻寻觅觅”、“冷冷清清”、“凄凄惨惨戚戚”和“点点滴滴”九组叠字,富于创造精神;二是采用了“降息”、“怎生”、“次第”、“了得”等口语,朴素真切。
小说
刘义庆《石崇与王恺争豪》
1:识记
(1)《世说新语》的作者及类别。
答:刘义庆;笔记小说。
(2)本文的作者及出处。
答:刘义庆;《世说新语*汰侈门》。
2:理解
(1)本文的主题意义。
答:这则笔记小说通过石崇与王恺争豪斗富,揭露了东晋门阀豪富奢侈的生活态度和倚仗财势骄横暴敛的品性。
(2)文中细节描写对表现本文主题和人物性格的作用。
答:石崇以铁如意击碎珊瑚树这一细节,无论对突显作品主旨还是刻画人物性格,都是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。